笔杆子提纲网 首页

关于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1-16 笔杆子提纲网

  关于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一、预算绩效管理现状预算绩效管理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胡佛政府提出的绩效预算理念,绩效预算开创了将成本引入公共财政领域的先河,为后续预算改革奠定了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不断壮大,绩效预算备受国际政治、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OCD国家探索实行新绩效预算,取得较多研究成果。

  新绩效预算注重结果导向,将重点聚焦到解决社会问题上,同时,主张适当分权与强化责任相结合,使各部门负责任地进行自检自纠,从而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在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20xx)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估体系,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起步。

  伴随着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目前,涵盖四本预算、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贯穿预算执行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基本建成。

  虽然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效显著,但总体上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地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还存在实操性不强、形式化等问题亟需解决。

  二、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县级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乏力,改革力度有待加大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存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县级绩效推进乏力、工作开展落后的情形。

  绩效管理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在预算分解存在路径依赖的情况下,更需要立法和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而目前存在二者保障不足的情况。

  一是立法层面。

  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各项绩效管理办法、工作规程及规范性文件,但是仍不能满足现有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

  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规章制定较为分散、碎片化严重,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第二,以规代法,削弱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权威性;第三,针对基层部门的文件少。

  二是行政层面。

  预算绩效管理由政府推动,自上而下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