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有君子风范世界上有丰富多彩的文明形态,观察文明样式的角度有很多,其中一个维度是一种文明致力于塑造怎样的人,国之教育铸造怎样健全的人格。
中华文明对于人的塑造,体现为培育君子人格。
人民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立君子之志,行君子之德,应有君子风范。
教师作为具备专业技能的灵魂工程师,传授学生各类专业技巧,掌握生产物质产品技能的同时,也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教育,重视德性滋养,弘扬博大精深的君子文化。
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专业性、特殊性、工具性,人格的培育具有本根性、普遍性、思想性。
求知先学做人,做人先立其德,掌握君子文化这门大学问,就是扎好中华文化的德性根基、人文根基,在物质水平日益提升、物质资料日益丰富的时代不断充实精神滋养,修学人生真、善、美的德性伦理大学问。
古之教师有君子风范。
师者志在传道,以传习君子之道为教学使命。
唐代韩愈有《师说》之名篇,专为嘉奖弟子李子蟠聪颖好学、通习六艺经传而作,其文专论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不论贵贱、贫富、长幼,传道、行道者为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春秋时期,孔子收徒讲学著书立说,为后世师表楷模。
夫子以好学自称,相传六经为孔子整理,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