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例文】“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检视自身、自省自励不仅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在要求。
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自我批评、勤于改正错误,这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态度。
(人民日报《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典故】出自唐代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释义】意思是,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
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解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赏析】中华文化一直有严于律己、克己修身的传统。
《尚书》有云:“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这也是中国古代伦理一贯的鲜明价值取向,在立身处世与人际交往中,非常着意对自我中心的超越,倡导以一种平等心尊重和体谅对方,凡事多替他人着想,要从“他者"的立场来反思自己的欲求是否合理与妥当,“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也含蓄地表达了这一指向,而孔子所强调的“忠恕之道”,则突出地宣示了此意。
《唐语林》记载,唐高祖时,有个人因为行窃,被官吏抓住了。
高祖问他:“汝何为作贼?”他回答:“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高祖说:“吾为汝君,使汝穷之,吾之罪也”。
唐代前期能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为君者能反躬自省、体恤民生,官吏也大多设身处地、体谅百姓。
明代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提到:”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心如良田,当用心耕耘。
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
以“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清清白白为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