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圣贤之道养浩然之气一《诗经》中的廉洁文化《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开端,辑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余篇。
其中有多首诗记载了当时的官员如何廉洁自律、涵养浩然之气:如何治国理政、赢得民心。
这些诗篇对于当代的廉洁文化建设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西周初年,统治者吸取了商灭亡的教训,认识到“宜鉴于殷,骏命不易”(《大雅·文王》),强调要重视并顺应民意、体察民情,以此获得天命眷顾,使政权得以永续。
周代专门设有名为“行人”的采诗官,通过到民间采诗来了解民情民风民俗和人民疾苦。
收集整理后交给太师,演奏给天子听,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
当时的上层公卿也会有目的地作诗或采集诗,献给天子,主要是为了针砭时弊、补察时政。
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在此基础上,西周建构起了以敬德保民为基础、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的文明形态,《诗经》中有关廉洁文化的诗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得以形成,体现为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自省自律的修身之道、勤勉奉公的工作作风、安贫乐道的高洁人格和美满和乐的廉洁家风。
敬德保民的政治理念。
《诗经》中有多首诗反映民间疾苦,《大雅·生民之什·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式遏寇虐,无俾作慝”,告诫禁止暴虐和劫掠,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