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双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第二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内涵的更深刻、更系统全面的揭示,指明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指明了在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
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文化母体。
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领力。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引用这句话来说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但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主要是观察在欧洲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所产生的科学理论,要运用于尚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就必须使之契合于中国的实际。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强调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