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实现财富公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
虽然技术赋能为实现财富公平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
直至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才从理论上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实现财富公平的正确方向。
虽然马克思本人未直接使用“共同富裕”这一提法,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共同富裕思想,为当前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提供了思想资源。
“共同富裕”概念内涵丰富,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加以深入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富裕是人类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样态特征。
在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中,“富裕”是基础,“共同”是关键,共同富裕意味着共享发展的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绘制的实现未来社会的路线图之中,共同富裕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马克思倡导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人们之间形成既彼此平等又相互依赖的关系,人们为了一致的利益与共同的目标而联合起来,一起消灭雇佣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与共享社会财富,形成个性自由而又彼此依赖的“自由人联合体”。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中的高阶样态,是传承现代社会文明成果并不断克服社会发展缺陷而达到的理想生活样态。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富裕意味着发达的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
没有生产力的发达就无法实现社会富裕。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