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产业协同注入新动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国家战略。
实施10年来,紧抓创新驱动,突出产业协同,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202x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达145.0(以20xx年为基期),比202x年提高5.1。
区域协调发展指数为131.3,比202x年提高3.1。
在空间上,三地联系更加频繁,企业区域内布局加快,协同联动网络越织越密。
强力推进产业协同,夯实发展基础。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10年来,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疏解工作。
突出抓好计划中的标志性项目向外疏解,同时接续谋划启动疏解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强化了疏解实效。
产业向外疏解并非简单的搬迁转移。
在坚定不移疏解一般制造业的同时,推动109家企业疏解提质。
建立三地经信部门联合调度机制和轮值链长制,三地联合印发《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202x年)》,在氢能、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母机、工业机器人领域联合绘制6条产业链图谱。
三地生物医药、电力装备获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