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建议:试点放开生育需先化解“生育焦虑”近日,国家卫健委答复人大代表关于“东北地区人口减少,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限制”的建议,认为东北地区可以在深入调研、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迅速引发群众热议。
据调查,“十三五”放开“全面二孩”政策以来,曾短暂出现生育高峰,但到201x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低于“全面二孩”政策启动前的20xx年。
基层群众认为,“放开了”仍然“不愿生”,表明政策限制只是“生育堵点”之一,“生得起、养不起、教不好”等经济社会因素才是影响生育的更大“堵点”。
对此,基层建议:
一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从产检、生产到奶粉、月嫂,这些都是不小的开支。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矛盾甚至在幼儿园时就已显现,小学和中学表现得更加突出,学区房成为不少家庭的重担。
因此,激励公民的结婚、生育意愿,首先应减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兴建惠民托育设施,对于养育孩子的家庭实施更多的税收优惠,通过财政投入提升教育的普惠性、公平性、可及性。
二是建立更有利于生育的职场环境。
在不少地方,生育成为职场女性的“减分项”,成为她们就业、发展、提升的障碍。
而丈夫尽管按规定有陪产假却“落地难”,往往成为“纸面上的福利”。
对此,可以试行夫妻共同休产假,在法定产假后的休假期间,按照全额工资的75%发放工资,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和人力压力,并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三是推进“一揽子”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建设。
当前优化生育政策的重点,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