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及其成效1932年12月,鄂豫皖苏区红军转战四川通南巴地区,建立川陕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到1935年5月,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川陕苏区红军撤离该地区,前后共历时两年多。
在这两年多时间里,苏区党组织领导苏维埃政权和红军对这块人口稀少、地域广大的区域进行了全方位治理和整体性建设,把这块当时较为贫穷闭塞的区域建设成政治保持稳定、经济较快增长、社会文明大有进步的红色政区,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治理国家积累了经验。
川陕苏区建设的措施苏区党和红军要建成一块军事上可战胜敌人、红色政权能不断趋向稳固的革命根据地,就必须采取措施发展经济,保证军需、改善人民生活,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尽可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红色政权的向心力。
经济建设。
当时,川陕苏区被连续“围剿”,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保障军需,并保障通南巴贫穷地区广大人民的生活、逐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筑牢确保苏区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苏区整体性社会建设的首要工作是发展经济。
1933年2月,党组织和红军成立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后,立即把发展苏区经济提上日程。
在农业方面,苏区政府一经建立便提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把XX打造成人才近悦远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