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提纲网 首页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1-16 笔杆子提纲网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例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尚拙、守拙是一大特点。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说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和对质朴的追求。

  实践证明,做人尚拙、做事守拙,以拙求卓、以拙求进,往往是人生成功、事业辉煌的基础。

  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中国纪检监察报《立下愚公志使出移山劲》)【典故】出自清代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唯天下之至真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释义】意思是,只有这天底下最真实的东西能够胜过天下间最虚假的东西,天下间看似最笨最拙的东西能够胜过这天下最聪明最巧妙的东西。

  【赏析】在中国文化中,尚拙是一大特点。

  拙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方法,体现为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滴水穿石的坚韧执着,厚积薄发的生存理念,忧先乐后的胸怀气度。

  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章,享其果实。

  古人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要会吟诗,就要“熟读唐诗三百首”;要练就武功,就要“入门先站三年桩”。

  司马迁通过博览、走访、收集、整理的笨功夫,花了18年的拙劲写成《史记》;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完成了中国古典小说不朽之作《红楼梦》;袁隆平靠50多年“不在稻田就在去稻田的路上“的耕耘,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若要行远,必先修其近;若要登高,必先修其低。

  近不修,则无以行远路;低不修,则无以登高山。

  毛泽东同志有言:“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

  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