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源头识颇真,真金难换腐儒心【例文】“义利源头识颇真,真金难换腐儒心”。
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在为官从政的道路上,不能做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利利落落,总想搞点“意外之财”。
这正是围猎者所觊觎的,他们会用糖衣炮弹引诱党员干部上钩,用“免费的午餐”让党员干部掉进陷阱。
(中国纪检监察报《洁己方能不失己》)【典故】出自明代李汰《无题》,义利源头识颇真,真金难换腐儒心。
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释义】意思是,要认清义与利的真谛,就会懂得如何取舍,我自比为迂腐无用的读书人,那是多少黄金也难收买的,你托词是趁着夜色无人得见,岂不知苍天有眼,神目如电吗?【赏析】李汰是明代进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明成化年间,李汰赴福建任乡试主考官。
夜里,有考生带黄金上门行贿,李汰对其严词相拒并作诗《无题》。
诗中,李汰自比陈腐无用的读书人,用“腐儒“彰显了克己修身、固守名节的清廉情操。
中国古代清官廉吏的拒礼拒贿诗,都是伴随着一个个高洁的故事诞生的,少了一些精心雕琢,却多了一些真情实感。
在面对送礼行贿等有违操守之事时,他们或侧重于戒奢,或侧重于自爱,或侧重于为民,或侧重于敬畏,使自己的诗心与廉心相碰相融,这是在瞬间激荡中实现的人格升华,这些拒礼拒贿诗至今读来余味不尽,给人启迪。
纵观中国古代传统义利观,义往往被仁人志士所推崇,义的本质就是对小我、小利的一种超越。
人生在世,我们时常面临义与利之争,荣辱成败往往就在于一念之间的判断。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才能守好洁身自好第一关,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3篇)第二批主题教育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