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中的呈现与调整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中包含多种类型的隐喻,这些隐喻不仅建构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认知,也起到了增强文字美感的修辞效果。
梳理意识形态话语中隐喻的主要类型,阐明这些隐喻在结构上的“主导从属“关系,有利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性,说明它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分析意识形态话语中隐喻的转变,会发现随着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转变,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进行意识形态话语创新。
新的理论总是伴随新的话语,新的实践也要求我们敢于说前人未曾说过的话。
因此,透过隐喻分析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有利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维护和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话语权。
一、理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的隐喻视角学界在研究意识形态问题时普遍更重视“内容”而非“形式”,比如各种意识形态的具体主张、意识形态代表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话语权力的运行机制等,研究这些“内容”更多是为了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
但我们也会发现,意识形态话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仅表达形式来看就比较耐人寻味。
(一)研究现状回顾与评析学界从隐喻角度出发对意识形态进行的相关研究为深入理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参考,相关方面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也有一定量的成果,梳理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如下三个类别第一类是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作品中所运用的隐喻。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学者们普遍从语言哲学中的隐喻理论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深入阐释,其中最具启发的观点是指出科学论证和修辞并不是对立关系,隐喻作为修辞往往在论证中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