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为政务得下情《墨子》有云,“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意思是说,若能真正了解民情,并基于此而施政,国家就能治理好;若不能真正了解民情,国家就会动乱。
只有在了解下情、顺应民意基础上实现上下一致,社会才不会发生动乱,从而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
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党员干部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得下之情”、有的放矢,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造福一方百姓。
早在大禹时期,就已有调查研究相关的理念和实践。
大禹通过划定九州,统计民数,奠定了治国理政的基础。
春秋时期,管仲在《管子·问》中明确提出系统的调查研究提纲,列举60余条调查纲目,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
同时,在《管子·八观》中提出8条调查研究类目,通过行、入、课、听、视、观、察、计、量等调查方法,深入田野、山泽、国邑、州里、朝廷,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情况。
战国时期,商鞅提出“强国知十三数”,要求调查并掌握粮仓、金库、各类人口、马、牛及饲料数量等十三项数据,并强调不知此“十三数”,则国愈弱至削,将调查研究提高到了关乎国家存亡的高度。
可以说,调查研究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202x年度企业方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