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崇实书院:开中国西部理工教育先河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核心区域,北依仲山、嵯峨山,南临泾河,坐山面水,地理位置极佳。
明清时期,泾阳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清末民初,泾阳的书院文化特别发达,同治、光绪时期,相继创建泾干、味经、崇实、正谊等书院,宣扬时务,倡导新风,开一时之风气,享誉三秦。
其中,崇实书院开中国西部理工教育的先河,是陕西近代维新思潮的策源地之一,名列清末关中四大书院。
创建于民族危亡之际崇实书院,位于泾阳县城姚家巷内陕甘味经书院东侧,系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陕西学政赵维熙会同陕西巡抚张汝梅奏请建造。
原名“格致实书院”,翌年建成后奉批改名为“崇实书院”。
在甲午战争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间点诞生的崇实书院,寄予着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兴学强国的殷殷期望。
据《创修崇实书院碑记》记载:“倭奴鸱张海宇,震动京朝。
士大夫感奋外侮,咸思得一策以自救”,而“为植国势,在植人材,欲植人材,在崇实学”。
可见,书院从创建之初就把“崇实学”与“图存亡”紧密联系起来,强调“讲求实学,培养人才”。
崇实书院由味经书院“时务斋”扩充而成,时任味经书院山长、陕西维新派领袖刘古愚兼任山长,为书院订立“厉耻、习勤、求实、观时、广识、乐群”的学规,突出变法维新,同时注重实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