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高教资源结构布局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根据科技创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1.新质生产力之于高等教育的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核心要素是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是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等生产力三要素的结合跃升,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人才,需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的良性循环,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把握和理解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创新在提高生产力中的关键性作用。
现代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回顾历史,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提升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