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提纲网 首页

科普怎样“出圈”与“破圈”

11-16 笔杆子提纲网

  科普怎样“出圈”与“破圈”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科技实力的稳步提升,全社会在贯彻落实“两翼理论”的实践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势头。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响应号召,主动“破圈”,“出圈”做科普备受关注与好评。

  公众对科普的需求日益强烈。

  202x年12月31日,有电视台以“复兴路上的科学力量”为主题,进行了30小时不间断的科学跨年活动,演讲嘉宾水平之高、活动形式之丰富、观看人数之多,打造了一场面向公众的“科学盛宴”。

  与此同时,各省市、各单位、各平台的科技跨年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x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联合中国物理学会策划了第一届跨年科学演讲。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在众多的跨年活动中给大家多一种选择。

  当时的做法也很简单:请曹则贤老师安安静静地给大家讲4个小时的《量子力学》。

  当时的主要顾虑是4个小时的纯科学直播会不会有人看?主要媒体平台会不会在如此黄金档给予支持。

  实践证明:我们低估了公众对科学的热爱。

  今天,平台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从怕没人看,到一票难求,这其中的变化,主要原因还是这类活动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了公众的刚需。

  一是公众有了解更复杂科学知识的需求。

  说起科普,大家很自然地会提到阿西莫夫、卡尔萨根,会提到《科学画报》《十万个为什么》…10年前,不要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