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提纲网 首页

董必武诗中的“真理”与“真情”

11-16 笔杆子提纲网

  董必武诗中的“真理”与“真情”董必武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董必武古文基础扎实,一生热爱学习和写作,留下诗作1300余首,这些诗作是其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守和对亲友的关爱。

  “立言何敢苟,报国总嫌迟”董必武出生在晚清一个清贫的秀才家庭,早年他曾想通过科举考试走向仕途,报效国家。

  当他逐渐认识到腐朽的清政府不过是资本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代理工具时,他毅然放弃追求仕途,寻找新的人生方向。

  当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消息传到董必武家乡时,他立刻剪掉头上的辫子,告别父母和新婚不久的妻子,赶往武昌参加革命。

  由于参加反袁世凯的斗争,董必武被捕入狱,备受折磨,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董必武的革命意志。

  出狱后,董必武向家人赋诗一首,“重违庭训走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

  旋转乾坤终有日,神州遍种自由花”。

  董必武积极参加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始终践行着报效祖国的初心。

  1940年10月,在给徐特立的诗中写道“立言何敢苟,报国总嫌迟”,直抒胸臆,表明他的拳拳爱国之情。

  在给朋友李愈之的诗中写到:“长安南望楚云遮,救国无能早破家。

  兄弟常离音问少,友朋相隔道途赊”“我似断蓬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