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方有定淡泊待名利一《史记》中的廉洁文化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具有重要史学和文学价值的鸿篇巨制,也是一部展现廉洁文化深邃思考的思想宝库。
司马迁在《史记》这部史书中并没有直接以说理的方式探讨廉洁文化,而是把对廉洁的高度赞扬和对贪腐的激烈批判结合起来,将其寓于史实陈述、人物减否和历史经验的探求之中。
能否恪守廉洁、拒斥贪腐,不仅关乎个人的身家性命,也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
倡导知止有定,反省克制物欲在人与物的关系上,《史记》倡导有定力、有节制,反对因物欲的无度追求造成的贪污受贿。
渴望富贵是人之常情,但关键在于能否得之有道。
在财物的取与不取之间,廉洁者能够知止有定、洁身自好,贪腐者则贪得无厌、堕入深渊。
《史记》记载了清廉自持的典范公仪休的故事。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博士,因为才华出众、品行正直而做了鲁国国相。
他明确提出“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意思是为官者不可以与百姓争夺利益,领取俸禄多的大官不允许谋取小利。
公仪休素来喜欢吃鱼,有人投其所好,上门送鱼给他,他拒不接受。
他吃了自家种的蔬菜觉得味道很好,就命人把菜园中的菜都拔下来扔掉;看见自家织的布质量很好,就烧毁了家里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大学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