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提纲网 首页

从红山文化看中华文明起源

11-16 笔杆子提纲网

  从红山文化看中华文明起源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重要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老哈河流域和辽宁省辽西地区,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年代为公元前4000年一前3000年。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红山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彩陶与细石器并存,还有大量的玉器和祭坛、神庙、积石冢等祭祀用大型礼制建筑。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早期的一脉强劲力量,助推中华文明向前发展,也见证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红山,意为“红色的山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

  红山在蒙古语中称“鸟兰哈达”,“鸟兰”意为赤色、红色,“哈达”意为山峰,赤峰这个名字就是从“鸟兰哈达”而来。

  红山文化因赤峰市的红山而得名。

  1930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在赤峰红山脚下英金河两岸和红山后进行调查,并著文《热河查不干庙林西双井赤峰等处所采集之新石器时代石器与陶片》,对红山地区古文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

  同时,他还与考古学家裴文中、尹达对红山地区古文化提出了许多预见性课题。

  1950年代初,尹达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中,根据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副所长梁思永意见,第一次将在赤峰红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