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变质变味”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不仅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调查研究的初衷本是为了体察民情,发现问题,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促进地区发展,然而当下许多地方的调查研究,却与这个初衷背道而驰,让调查研究也“变了味”,这些背道而驰的调查研究值得我们警惕。
警惕“观光式”调研。
上级领导来调研了解基层情况,推动工作开展,这对基层原本是好事,然而,在个别地方,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正日益演变为基层干部群众的一大负担。
有的领导干部在下基层调研之前往往是提前几天出文件、发通知、打电话,调研被事先安排好线路、选择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调研、基层干部全程陪同、与基层群众交流甚少,这样的调研俨然成了领导干部的观光之旅,早已失去本应有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只有少“打招呼”,多看一些没有提前“演练”的地方,才能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让形式主义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从而给干群关系带来“负效应”。
警惕“报告式”调研。
成功的调研应有一份详细全面的调查研究报告,能让我们从中看到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去芜存菁,助力下一步工作高效高质。
但部分地方存在调查研究不是深入基层,贴近百姓,而是依赖下级机关,“逐级调研”异化为“逐级要材料”,没有实际下到基层反而要求基层单位提供调研报告、书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