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农村反电信诈骗工作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农村网民逐年增加,线上社交、电子支付等成为农民生活的新常态。
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x年6月,全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
与此同时,受制于部分农民法律知识薄弱、防诈意识不强等因素,电信诈骗呈现向农村转移态势。
据X县公安部门数据,202x年全县共立案电信诈骗案件50起,涉案金额1000万元,其中涉及农村电诈案件30起,涉案金额300万元,案件数量、涉案金额分别占比60%、30%。
强化农村反诈骗工作、提升农民防电诈意识迫在眉睫。
一、存在问题一是群众反诈意识淡薄。
农村传统文化中强调信任和亲情,这种信任观念使得农民更容易相信陌生人,并为之付出金钱或个人信息。
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和信息素养,加之农村地区反诈宣传普及不到位,群众无法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电诈形式和案例,对电诈手段和套路认识不足,防诈能力较弱。
部分群众经济拮据,往往愿意追求眼前利益,对于不法分子以高额利益为诱饵的诈骗手段容易上当。
泾川县玉都镇某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反映“平时工作中经常遇到群众上网被骗的情况,近期一名农村妇女称被‘百万医疗保险’通过微信操作诈骗7万多元,一名街道商户被‘充值返现’套路诈骗30多万元,损失惨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