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审美意象思想是基础,也是灵魂。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是审美意象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历程。
审美意象是审美活动的成果,又是纷繁复杂的审美形态的具体呈现。
作为审美活动的产物,审美意象体现着主体的创造精神。
从先秦到清代,审美意象思想一直绵延不绝,逐渐系统化,从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尚象思维的传统,包含着主体对审美活动中的心与物关系的认知。
从上古时代原初的“制器尚象”的取象方式到“感物动情”的心象生成,都表明审美意象思想是中国美学的研究中心,中国美学是一种意象本体美学。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审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方法,以便使审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第一,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研究,需要立足文献本身,包括历代早期经典阐释中审美意象思想的内容,重视运用中国古代的训诂和经学阐释等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它们加以阐释。
诸如对《周易》“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阐释,以及对言、象、意关系的递相阐述等都是审美意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不仅涉及意象范畴本身,还包括相互联系的意象家族的相关范畴,如气象、兴象、象外之象和意境等范畴。
我们需要在对原始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从中凝练出审美意象思想的独特性,突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干部任前谈话讲话
- 下一篇:交出主题教育“满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