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视域下的“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并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
这是基于新发展阶段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
精神世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中所构建的包括知识经验、思维意志、思想认知、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旨趣、审美取向等主观意识的精神生活空间。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体现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标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指向,蕴含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定位,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
满足个体美好精神生活的伦理情怀。
精神生活是人们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生产、精神创造、精神享受等思维意识活动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后必然向往追求更为充裕自由的精神生活,即“对科学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道德力量和他们对自己发展的不倦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推动现代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