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例文:“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恕道是一种修养,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相互影响。
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在应对、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时,都应该保持一种视人如己、宽恕待人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如此,方能修炼仁德,人生之路也会更加宽广和顺畅。
(中国纪检监察报《强恕近仁》)典故:出自《礼记·大学》,君子有诸已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释义: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
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
赏析:俗话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多点规矩;对别人应该多加包容,留点余地。
孔子在《论语》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认为这是远离是非怨恨的重要途径。
荀子有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凡事看淡一些,看开一些,不计较,少一些纷争,就少很多是非。
所以,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别去计较。
大量事实证明,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往往是无私和大度的,因为他们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清朝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202x年度共青团工作报告
- 下一篇:人民调解工作制度